联系电话:400-081-8661

刷还是不刷,不仅仅是“脸”的问题

文章来源:
作者:
发布时间:2019-11-13
阅读:6784

    “这是支付宝免费给我们装的,不过一般的客人还是愿意扫码,您是今天第一个刷脸支付的。”说起自己收银台上放着的这台支付宝收款机,一家社区便利店的店主对记者说道。


刷脸支付


    手机支付我们已不陌生,“刷脸”也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广泛应用,至于刷脸+支付,也是今年第三方支付市场逐渐兴起的落地场景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很多大型商超、餐饮、酒店等消费场所全面落地后,目前越来越多的社区小超市、烟酒店、路边摊亭……似乎又成为了移动支付巨头争夺的焦点。

    那么问题就来了:你在小店中面对着那些号称无需“再用手机”的刷脸支付时,刷还是不刷?

    线下店“开打”刷脸支付


    前几天,一位朋友在聊天时对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。他在一个路边小店里买了饮料后,老板热情地推荐他使用刷脸支付。“就是几块钱的事儿,结果对方特别热情地让我刷脸支付,说只要刷脸就能有红包。”

刷脸支付


    这位朋友感到很好奇,这么个小店也能刷脸?于是他站在一台配备PAD显示屏的收银设备前,伸脸、拍照,瞬间脸部被识别,并且报出了他的支付宝账号,确认后就支付成功了。不过随后店主的一句话让朋友心里打了个突,“您以后都不用带手机来买东西了,到店里直接刷脸就行。”

    朋友一听这话反而担心了:也就是说,自己脸部信息已经被系统识别并存储,会不会有泄露隐患?自己刚才对着摄像头没有被要求眨眼、摇头,如果有人用自己的照片对着PAD是不是就能支付成功?店主如果有摄像头拍下所有支付用户的面部影像,会不会将来……

   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,这位朋友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疑惑,但是对方一个问题都没能回答上来。

    在记者看来,这些专业问题显然也是为难老板了。不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虽然刷脸支付可以省下掏手机扫码环节,直接就可以进行支付,但是面对个人隐私和安全问题,大家难免会有顾虑和担忧。

    目前在很多超市、小店进行推广的刷脸支付,一旦刷过一次(脸),以后确实不再需要手机,这从支付环节上来看是简化了流程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,经过近一年的大力推广之后,用户对于刷脸支付的接受度似乎仍然不高。

    为此,记者走访了部分北京市的线下商铺,包括大型的商超、连锁店也有小型的社区便利店、水果烟酒店,收银员们均表示用户使用刷脸支付的次数并不多,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使用手机扫码。

    一位品牌连锁面包店的收银员告诉记者:“很少有人用刷脸,10个人里面都不见得有一个。客人还是习惯使用扫码,我们经常会提醒客人刷脸能有优惠和红包,但多数人还是会坚持扫码支付。”

    为了了解用户体验和感受,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正在购物的消费者。一位年轻的上班族对于刷脸支付表示不太习惯:“以前在店员的推荐下使用过刷脸,不过那个机器的角度不是很好,我还得弯下腰对准脸,感觉那个姿势很奇怪,特别是在收银台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结账,怪尴尬的。”他强调刷脸时感觉识别速度一般,没有扫码来得快,“关键都是几分一毛钱的优惠(红包)也没啥意思呀。”

    使用体验之外,涉及到面部识别的技术安全和隐私问题,也是用户最为关心的话题。毕竟,前不久顺丰丰巢才刚刚出现过几名学生拿着照片就能解锁的事件。对此,也有不少用户在交流中表示,对刷脸支付背后的安全和隐私都有所顾虑。

    对于支付设备的安全和隐私问题,记者特意咨询了蚂蚁金服,对方做出了如下解释:“支付宝在刷脸技术方面采用的是动态活体采集信息比对方式,用照片是绝对无法破解的,就连双胞胎的脸部信息都能识别。”

    或许,对于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巨头而言,他们有信心和能力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。但从现阶段来看,无论是用户的使用体验还是对于安全及隐私问题的担忧,都是阻挠刷脸支付推广的关键点。

    耐人寻味的是,互联网巨头在产品推广时屡试不爽的“补贴”战术,在推动刷脸支付向线下渗透时究竟效果如何?

    企业狠补贴,用户不尝鲜


    早在去年12月,支付宝就正式推出了线下刷脸支付产品“蜻蜓”。它的出现旨在让习惯于扫码支付的用户告别手机,直接用脸就可以完成支付。作为支付宝的最大竞争对手,微信也在“蜻蜓”诞生三个月后推出了刷脸支付设备“青蛙”。随后,二者又先后推出了更新版的“蜻蜓Plus”和青蛙“Pro”。

    蜻蜓和青蛙都是益虫,不过两者的名称听起来似乎有点儿“犯冲”……

    当互联网巨头再次将目光放到同一个赛道时,竞争自然会进一步加剧,就像当初疯狂推动的移动支付补贴大战一样。

刷脸支付


    推广新的产品,补贴是最简单粗暴也是最有效的方式。在第三方支付市场,以阿里、腾讯为代表的巨头更是不遗余力地对新的支付方式拼命补贴。

    如果以2010年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二维码支付技术为起点,至今移动支付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历程。这期间,由于智能手机、移动互联网以及AT两大巨头的极力推动,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。

   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,过去数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一直保持着较高增幅:截止2018年底,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77.4万亿元,较2017年增长136.7%;用户方面,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较2017年增长17.2%,达到6.59亿人。

    随着5G、AI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,支付巨头们对于人脸识别的使用场景也越来越关注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,预计未来5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25%的增速,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7亿元。

    这样的趋势之下,刷脸支付显然已经成为各方未来争夺的重点。支付宝方面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:“因为刷脸是支付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,而且我们认为未来刷脸一定会成为最主流的支付方式,所以目前一直全力发展刷脸,希望做到先一步占领市场。”

    对于阿里、腾讯两家发力刷脸支付的原因,相关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:“像阿里、腾讯这样的巨头肯定是要走在市场最前沿的,它们是引领和改变科技行业的领跑者,所以对于新事物和新技术始终是最敏锐的。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几乎就是阿里、腾讯两家在抗衡,它们必然会尽可能地推动新技术在这方面应用,帮助自己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。”

    另外,该人士补充道:”从支付流程来看,刷脸支付确实能让用户摆脱手机的束缚,更加便捷和简单。但在技术落地的前期,用户体验可能还没有那么完善,所以用户使用起来也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,不过这些问题在未来都是可以优化的。”

    对于用户更为关注的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,该人士强调:“用户的担心不无道理,也很正常。因为即便是阿里、腾讯这样的行业巨头,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数据就能百分之百绝对安全。海外市场,就连Facebook这样的巨头不也出现过用户数据泄漏的问题吗?“

    在他看来。现阶段阿里、腾讯无论是技术还是安全方面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存在。“所以,这两家企业在推广的同时也应该多做一些宣传,让用户对其增加更多的信心,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用户愿意去尝试(刷脸)。”

    【结束语】


    刷还是不刷,脸是自己的,应用场景是巨头的。未来扫码和刷脸两种支付方式应该会长时间并存,让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。不过涉及到“脸面”支付话题,还是要强调一句:用户的戒心和担忧永远不会消失,这份担忧绝不是在支付过程中强调“可以干掉手机”,就能让消费者高枕无忧。

    所以,过去在推广扫码支付的过程中,补贴或许是最简单的方式,但对于刷脸,或许如何让用户放心的将自己的脸对准摄像头才是更加重要的事。


    杭州有云科技旗下品牌“小马哥”是支付宝与微信支付首批ISV授权渠道商,提供快速、稳定、安全的刷脸支付、聚合支付等移动支付解决方案,现全国招募聚合、刷脸支付加盟代理商,详询(微信):136-6666-8890,小马哥全国落地商户50万+,只为提供最好的刷脸支付落地体验。

关键词:
祝贺:有云科技与支付宝达成2020年数字化经营战略合作
详情>>
2019-12-18
支付宝:蜻蜓刷脸支付设备再加补贴!
详情>>
2020-08-20
湖北:定制套餐刷脸支付 点赞新潮食堂
详情>>
2020-08-18
医保终端缘起适时 刷脸支付下一个风口!
详情>>
2020-08-14
微信支付Jeff Chen:刷脸支付的核心是用户体验
详情>>
2020-08-14
贵阳地铁首创“刷脸单程票”,无需注册App、绑银行卡
详情>>
2020-08-06
医保终端将普及刷脸支付,要求支持活体检测、3D摄像头
详情>>
2020-08-06
衢州首家云闪付App“刷脸付”示范街区正式亮相
详情>>
2020-08-06
帮助中心
小马大学
产品问答
有云招聘
社会招聘
成长发展
薪资福利
关于我们
企业概况
企业历程
公司动态
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:400-081-8661
售后服务:400-081-8661
监督与投诉:tousu@aduer.com